古琴是现在十分受欢迎的一种乐器,也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乐器之一。古琴造型优美,常见的为伏羲式、仲尼式、连珠式、落霞式、灵机式、蕉叶式、神农式等。主要是依琴体的项、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。那么,您对它的组成部分了解有多少?和正琴馆来告诉您。
古琴
结构:
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(约120—125公分左右),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(一说象周天365度)。一般宽约六寸(20公分左右)。一般厚约二寸(6公分左右)。琴体下部扁平,上部呈弧形凸起,分别像征天地。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,其全身与凤身相应(也可说与人身相应),有头、颈、肩、腰、尾、足。
琴面:
为能充分振动,面板一般多用桐木、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。向内外侧呈瓦弧形,与底板胶合而成琴。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与鹿角霜粉屑(或瓦灰)调和的底胎,干透磨平后多次擦拭生漆而成。琴面木材须选料精良,纹理梳直匀称。若能觅得古桐木、古庙大梁悬钟之木,或古代棺廓老木更佳。琴面内腹斫成膛腔,在龙池、风沼处留有微微隆起的纳音。一般常见设有两根音柱(天柱、地柱)连接着面板底板,传导振动。
琴弦:
琴面从外向内由粗及细缚弦七根,古时琴弦用丝质制成,今多用钢弦。如果弦绕至雁足时圈数不多,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线接续增加弦的稳定。
琴徽:
一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标志,称为徽。徽多用螺钿制成,考究者也有用金、银、玉、石等质地的材料精制而成。徽的点位实为弦的泛音振动节点,自然而成,其音律为纯律。在按音弹奏时则作为按音音准的参考。
岳山:
在琴面右侧头部8-10厘米处横嵌的一条硬木,称为岳山。用硬制木制成。蝇头及蝇头的打结用弦头的一端绕结而成,并位于岳山顶端系连绒扣的弦结,称为蝇头。因两小圈形如蝇头而得名。打结时不宜过大过小以求美观。
上一条: 您对它具有的文化了解有多少?
下一条: 古琴除正调外的其他调介绍